过分的利益驱动始终是这些营销诟病的根源。在傅慧芬看来,现在处于转型期的部分中国企业道德意识淡漠,挣钱成为它们追求的唯一目标。

  刚刚被曝光的哈药集团一年投入5亿元大手笔的营销宣传,但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却疏于治理。

  但对于这些虚假宣传的治理,国内公众却看不到如上述国外这般严厉的惩治。傅慧芬分析:“发达国家对广告的规范很严,如美国是允许比较广告的,但不能任意夸大产品优点。因为允许与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比较,所以广告主的一言一行,所用的数据和图像等都要特别小心,不然就要挨罚。

  世界著名的营销学者菲利普·科特勒在《营销革命3.0》中指出,营销3.0时代已来临,先进的企业不仅追求品牌的独特性,还要讲究“品牌道德”。它是意义的营销,这些意义需要以战略的高度整合到“使命、愿景和价值观”中去,归根结底就是“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”。

而且国外的监督机制和相关的法制比较完善,这些都促使企业要守‘规矩’。相关政府机构对企业的高额罚款才能让企业感到痛,杀一儆百,做出实质性的改变。但国内的监督和法制都不完善,对企业的惩罚太轻。”